年輕女性需了解宮頸病變到宮頸癌還差幾步
研研(化名)還在讀高中,但已經是宮頸癌前病變3級的患者。半年前的手術切掉了她的大部分宮頸。復查時,老家醫(yī)院的醫(yī)生告訴她,情況并不樂觀,宮頸又發(fā)生了病變,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切除子宮。
失去子宮意味著什么?研研并不了解,但她媽媽堅決不同意,帶著她來到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找到皮膚性病科主任醫(yī)師劉彥春,請求醫(yī)生幫助研研在保留子宮的情況下清除病毒。
劉彥春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長期以來,她治療宮頸病變的原則是“非不得已不做手術錐切術或leep刀術,必要時該切還得切。”“需要生育的患者,能不切盡量不切。需要實行切除手術的通常是因為病情,不得已而為之。即使患者無生育需要或絕經了,也不應建議切除子宮。”劉彥春不支持盲目手術切除,認為應該考慮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等問題,制定出最恰當的治療方案。
劉彥春每天要接診四五十位患者。尤其近年來,來就診的宮頸病變和宮頸癌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大部分患者在3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7歲。“宮頸癌的防治任務越來越重。”她說。
為什么很多年輕女性來就診?
據了解,宮頸癌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明確的癌癥,由高危型HPV感染造成。“現在年輕人的性活動較早。HPV通過密切的皮膚黏膜接觸感染,而性接觸是最密切的行為,也就是說,只要有性行為,如果一方感染HPV,就容易引發(fā)相關病變和癌變。”劉彥春說。此外,在桑拿房、游泳池、溫泉等消毒清潔不到位的場所,也有可能感染HPV病毒。
盡管HPV感染,并由此導致宮頸癌的發(fā)生很隱匿,但可以預防。
早期還沒有發(fā)生癌變的時候,除了少部分的無癥狀感染者,大部分感染HPV的人可能會有慢性宮頸炎。慢性宮頸炎的重要癥狀是白帶多,白帶像清水狀或鼻涕狀,白帶有異味,尤其是腥臭味;小肚子疼痛、后腰疼痛以及外陰瘙癢;還可能有性生活出血、疼痛,肚子疼、腰疼等癥狀。
劉彥春介紹,對于外陰瘙癢的患者,醫(yī)生一般會查是否有滴蟲、霉菌、細菌陰道病,如果這些都沒問題,一定要查一查是否感染HPV。“無論是宮頸感染HPV還是外陰直接感染HPV都可能會造成瘙癢。臨床中有人瘙癢長達幾年,隱私部位很難受、很尷尬也很痛苦。”
如果發(fā)展成宮頸癌,癥狀會比較明顯,比如性生活出血、腰酸、腰痛等。
劉彥春強調,性生活時一定要戴安全套,不僅可以預防HPV感染,也能預防艾滋、梅毒、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尤其是年輕女性,要保護好自己;要少去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桑拿房等地方;還應提高免疫力,規(guī)律生活,不熬夜。另外,一定要主動進行篩查,一般是查HPV(查有沒有感染病毒)和TCT(查病毒是否造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甚至癌變)。如有問題,一般還要做陰道鏡活檢,進一步檢查有沒有病變和癌變。
從統計學上看,從感染HPV到癌變一般要8~10年,但近幾年,劉彥春接診的患者的癌變時間大大低于這個數字,具體時間因人而異。
“從前每年數萬死于宮頸癌的人,年齡大概集中在50~60歲,現在有不少年輕化的案例,比如一個讀大二的女孩宮頸癌晚期,在醫(yī)院等著放化療,很痛苦;還有的小姑娘查出感染HPV,自己以為是宮頸糜爛,也沒當回事,過段時間再去檢查已經發(fā)展到宮頸癌了。”劉彥春提醒,很多女性認為宮頸炎是正常現象,這是不對的。宮頸真性炎癥性糜爛、宮頸炎、陰道炎等絕不是正常的,不能麻痹大意。
目前,治療HPV感染沒有特效藥,一般是等發(fā)生病變才采用錐切、物理治療等方法,或者癌變后處理。劉彥春提倡使用微創(chuàng)、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通過微波、局部打針等多種手段配合藥物,袪除病變,提高局部免疫力,從而清除病毒。“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3~6個月,大部分患者的病毒就清除了。”
劉彥春介紹,如果宮頸比較光滑,沒有陰道炎、宮頸炎,生活比較規(guī)律,這樣的患者自動轉陰的可能性大。如果宮頸有炎癥,生活不規(guī)律、熬夜、性生活比較混亂、性伴比較多,這些因素都會造成病毒持續(xù)感染,繼續(xù)發(fā)展成一級、二級、三級病變甚至癌變。至于多久轉陰或癌變,因人而異。超過35歲感染了HPV且具備上述炎癥癥狀者,自動轉陰的可能性較小,這部分人應主動去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醫(y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wèi)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