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隨筆)
眾人拾柴,環(huán)境無障礙
徐馭堯
如果意外失去自主行動能力,生活中遭遇的不便如何化解?
前段時間筆者右腳意外骨折,拄拐、坐輪椅穿行于往日熟悉的城市,許多平時忽略的細節(jié)被陡然放大,體會格外深刻。機場車站里,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乘坐無障礙電梯可方便上下樓層;樓宇之中,無障礙標志、坡道等設施,為我減少了諸多通行困擾。以往認為專為老人和殘障人士服務的無障礙設施,也讓筆者這樣因傷病一時無法正常行走的年輕人受益。
我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還有大量生活難以完全自理的老人以及因短期傷病而需要使用無障礙設施的人。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保障殘障人士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但受益者不只是殘障人士,還有身處各類障礙情境中的人。也正因如此,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需要各方攜起手來、匯聚合力。
對于無障礙設施,大家共同關注、共同維護才能發(fā)揮更大作用。道路上的一溝一坎,常人一步就能邁過,對一些腿腳不便者來說卻是巨大障礙;生活里的很多小事,常人不費功夫就能辦成,于視障群體則常常需要反復琢磨嘗試才能逐漸掌握。不占用盲道、禮讓第三衛(wèi)生間、不占用無障礙車位,類似的“小事”和建好無障礙設施一樣重要,需要長期堅持。
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面對數字社會加速推進,要幫助銀發(fā)群體更好“觸網”,助力視障人士跨越“數字鴻溝”。比如,在各類基礎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讓無障礙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推進無障礙社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很多應用程序推出“適老版”、不少手機提供專門供視障人士操作的模式等,這些都是與時俱進的有益探索和嘗試。
環(huán)境無礙,生活有愛。消除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共建無障礙環(huán)境,需要集眾智、匯眾力。2017年創(chuàng)立的“光明影院”,吸引數百名志愿者先后加入,幫助不少視障人士欣賞到人生第一場電影。如今,類似致力于無障礙事業(yè)的社會團體還有很多,在幫助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中照亮了許多殘障人士的生活,為一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無障礙社會持續(xù)貢獻著光和熱。無障礙社會建設需要系統(tǒng)、專業(yè)力量的參與,也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當在十字路口遇到需要幫助的視障人士,當在車站機場碰到行動困難的老人,盡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釋放最大善意,“有愛無礙”的意涵就會在人人力所能及的細節(jié)中不斷彰顯。
今年9月1日,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正式施行,這部專門性法律,將為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成果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從“有沒有”邁向“優(yōu)不優(yōu)”,多方參與,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建設無障礙環(huán)境的良好氛圍,必將惠及全社會。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