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監(jiān)管 戳破App付費訂閱的“千層套路”
楊鑫宇
“因為想用一個濾鏡,下載了一款修圖App軟件,軟件頁面顯示‘7天免費試用,到期自動續(xù)費98元,可隨時取消’。我以為開通7天內免費,其間取消就不收費了,結果被直接扣了一年會員費98元。這叫什么免費試用,這明明就是買一年會員贈送7天。”近日,某些App以“免費試用”“低價享用”為名,誘騙消費者訂閱高價收費服務乃至直接扣取費用的做法引發(fā)關注。其中,有的App點擊免費試用后即默認包月包年套餐;有的低價試用并宣稱低價續(xù)費,結果續(xù)的是高價套餐。在這種情況下,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被騙的消費者若想維權退款,卻往往難上加難。(《法治日報》4月1日)
一直以來,以低價或免費體驗為誘餌,吸引用戶訂閱長期服務,都是App常用的促銷手段。這種做法,寄望于通過先向消費者提供體驗,培養(yǎng)對方的使用需求,為其后續(xù)成為長期訂閱用戶做好鋪墊。
如果一款App在進行此類促銷時,充分盡到了向用戶說明收費方式的義務,并為用戶提供了通暢的取消訂閱渠道,其實并沒有什么違法失德之處,反而還能實現(xiàn)商家與消費者的“雙贏”。然而,有一些App的運營者卻動起了歪腦筋,把好好的優(yōu)惠促銷變成了專坑消費者的“陷阱”。之所以說這些App是“陷阱”,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是沖著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消費選擇去的。他們要的就是消費者在稀里糊涂之間,因為疏忽大意“被動花錢”,失去對消費的自主選擇權。
一款高質量、高水平的App,應當用其功能與服務打動消費者,使消費者在體驗之后自愿付費訂閱,而不是想方設法給消費者“挖坑”,“能騙一個是一個”。消費者本以為可以“薅”商家“羊毛”,結果花了大錢不說,還得不到什么優(yōu)質服務,對此,唯有強化市場監(jiān)管,依法依規(guī)對欺騙消費者的企業(yè)加以懲戒,并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維權支持,才能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消費者使用App時用得放心。
在設置“陷阱”時,涉事App為了規(guī)避責任,往往不會明目張膽地對用戶說謊,而是會使用各種“障眼法”。比如,有的App把付費提示以極小的字號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閃而過,也有App故意使用含糊不清、不完整的表述,讓用戶被忽悠,還有App在冗長的用戶協(xié)議中暗藏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給用戶后續(xù)退款制造障礙。這些做法的本質,都是想要給其宰客行為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
對此,有關部門決不能被形形色色的“文字游戲”迷了眼,而應洞見本質,戳破無良商家的“千層套路”,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只有讓“陷阱App”付出代價,才能讓那些守法運營的App更有市場,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對此,正如有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所建議的,相關部門應針對免費試用和低價享用服務制定較為可行的實施細則,明確規(guī)定商家在提供此類服務時必須履行的各項義務,確保條文清晰、具體,以便執(zhí)法部門日常監(jiān)管,為消費者維權提供堅實依據(jù)。同時,也要有配套的執(zhí)行細則,使執(zhí)法部門能高效處置違法違規(guī)商家,為上當?shù)南M者追回相關錢款。相信在多方合力之下,“陷阱App”將會越來越少,這樣的事也將不再登上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