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 今天是全國愛耳日。近年來,娛樂性噪聲正在成為造成聽力損傷的一大“殺手”。專家提醒,保護聽力要安全用耳,避免在使用視聽設備時音量過大,減少在噪音超標娛樂場所的停留時間。
研究表明,噪聲是導致聽力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來源有工業(yè)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其中,包括娛樂性噪聲在內的社會生活噪聲,近年來對聽力的危害最常見。伴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歌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增多,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因不當使用發(fā)生噪聲性聽力損傷的風險日益加大。
世界衛(wèi)生組織近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有約11億青少年正在受到個人視聽設備和娛樂場所噪音超標的威脅。在12歲到35歲的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個人視聽設備時音量超標,40%的人在娛樂場所噪音超標的情況下停留時間過長。
據了解,人的耳朵對于60-70分貝的聲音是比較適宜的,80-90分貝就會感覺到吵鬧,神經細胞將會受到破壞;而音量超過100分貝,則足以使耳內部聽力的毛細胞死亡或損傷,造成聽力的損失。一些酒吧、歌廳的噪音可以達到80-110分貝。
專家建議,預防噪聲性耳聾首先要防止疲勞的發(fā)生。使用高頻立體聲音響,其音量最好控制在70分貝以下,如戴耳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視聽設備,以毫無不適的感覺最好,尤其是在公交車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地方,不要為了蓋過噪音就開更大的音量。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用智能手機及音響設備聽音樂時,應把時間控制在一天一小時以下,盡量減少去充斥著大音量音樂的夜總會、酒吧和體育賽事活動的時間。
此外,《環(huán)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對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做出規(guī)定,其中指出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噪聲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
據悉,今年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一方面旨在喚起全社會對非職業(yè)性噪聲,特別是娛樂性噪聲的重視;另一方面,希望呼吁政府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加強對娛樂場所及相關企業(yè)的噪聲執(zhí)法檢查,創(chuàng)建安全的聽力環(huán)境。(王宇鵬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