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輻射無需恐慌
中山大學(xué)的姚道新教授和張宏浩副教授介紹,輻射根據(jù)頻率高低可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其中高頻率的電離輻射會對生物體造成傷害甚至致癌,核輻射就屬于電離輻射。在這篇《柳葉刀》論文中,討論的“長期低劑量輻射”指的也是電離輻射。
生活中的電離輻射主要存在于安檢、X光、CT檢測,以及放射治療等,主要應(yīng)用于醫(yī)學(xué)方面。而我們?nèi)粘I钪袝佑|到的輻射大部分屬于低頻率的非電離輻射,安全度相對較高,但長期接觸是否有損健康也存在爭論。
但人們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工具,確有例證表明對身體的機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為對身體的機能影響除了跟電磁波的頻率有關(guān),還跟人體生理吸收、輻照時間等因素有關(guān)。
專家表示,《柳葉刀》上發(fā)表的這項研究成果是否能應(yīng)用于手機電腦等日常頻繁使用的電子產(chǎn)品還需要進一步的調(diào)查研究,人們不必過于恐慌。
■名詞解釋
Gy:每1千克受照物質(zhì)吸收1焦耳核輻射能時,其核輻射劑量稱為1Gy,1Gy=1000mGy。每接受一次胸透的輻射劑量約2.1mGy,拍一次X光片的輻射劑量約0.07mGy。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