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療
(一)中醫(yī)治療
1.辯證論治
(1)濕熱下注
[證候]小便頻數(shù),灼熱澀痛,腰骶及會陰部脹痛,陰囊及會陰部潮濕、臊臭,或見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治法]清化濕熱
[代表方劑]前列化濁湯加減---郭軍經(jīng)驗方
茵陳10g,黃柏10g,赤白芍各15g,當歸10g,梔子15g,車前子10g,甘草8g ,
加減:臨床前列腺液若見大量白細胞或膿細胞者,加蒲公英20g,夏枯草20g,土茯苓15g,以清熱解毒消癰,利濕消腫。
(2)氣滯血瘀
[證候]小便淋漓或滯澀,淋漓不暢,脅腹脹滿,或會陰及少腹部刺痛、脹痛,精神煩躁、抑郁,或見早泄,陽事不舉,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利尿通淋
[代表方劑]少腹逐瘀湯加減。小茴香10g, 干姜8g,延胡索15g, 沒藥10g, 當歸10g, 川芎8g,官桂3g 赤白芍各15g, 蒲黃10g,五靈脂10g等。
加減:若小便淋漓較重者,加車前子、澤瀉、金錢草各10g,以清熱通淋。弱氣虛乏力者,加黃芪、黨參各10g以補氣行血。
(3) 腎氣不固
[證候]腎氣不固,病程日久,耗氣傷腎,臨床見小便頻數(shù)而清,夜間尤甚,尿后余瀝或小便淋漓如膏脂,澀痛不顯,或早泄,滑精,腰膝酸軟,舌淡胎薄膩,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腎固澀
[代表方劑]菟絲子丸加減。菟絲子10g,澤瀉10g, 肉桂10g,附子10g, 石斛10g,干地黃15g, 白茯苓10g,牛膝15g,續(xù)斷10g, 山茱萸10g,補骨脂15g, 五味子15g, 桑螵蛸10g, 川芎8g, 覆盆子15g等。
(4)腎陽不足
[證候]尿頻清冷,會陰部及小腹冷痛,得暖緩解,腰骶酸冷,畏寒喜暖,面色蒼白,精神萎靡,或陰冷ED,舌淡白,脈沉細。
[治法]治法:溫補腎陽
[代表方劑]金匱腎氣丸加減。干地黃24g,山藥12g,山茱萸12g,澤瀉10g,茯苓10g,丹皮10g,桂枝8g,附子10g等
加減:若排尿困難,或點滴難下,加肉桂8g,車前子10g,川牛膝各10g以溫陽化氣、活血通淋。
2.單方驗方
(1)金銀花15克、金錢草15克、車前草15克、蒲公英15克、土萆薢10克、燈芯草3克、懷牛膝10克、延胡索10克、梔子10克、茯苓12克、連翹10克、澤瀉10克、甘草6克。4碗水煲至1碗水,1日1劑,對白細胞多者有很好的療效
(2)地龍、虎杖、穿山甲、萊菔子各20克,木通、車前子各15克,黃芪30克,甘草10克。兼陽痿者加服五子衍宗丸;血精者加生地、茅根;遺精加金櫻子、芡實;滑精加補骨脂、菟絲子;早泄加鎖陽。水煎服,日一劑。每次加水500ml煮取200ml
(3)知母、黃柏、水蛭、山甲、沙苑子各10克,白茅根、公英、敗醬草各15克,王不留行20克。尿頻尿急加木通、燈芯草;腰痛加川斷、杜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加龜板、女貞子、枸杞子;前列腺質(zhì)地變硬加牤蟲、天花粉、赤芍。水煎服,日一劑
(4)黃柏、野菊花、魚腥草、紫草、丹參、赤芍、仙靈脾各15克,連翹、黃芪各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日一劑。
(5)慢前湯:黃柏、知母、大黃15克,牛膝20克,丹參30克,益母革50克。水煎服。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一般服3—6劑即見效,可持續(xù)服藥2—4周后改服丸藥(成分同基本方),每丸含生藥5克,每服I丸,日服2次或3次,持續(xù)服藥1—2個月。停藥l-2個月后可再服用。
(6)清利理化湯:槐子、川牛膝、劉寄奴、桃仁、甘草、黃柏、小茴香各10克,薏米仁、白芍各20克,敗醬草、熟附子各30克,瞿麥、玄胡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溫服。尿道灼熱痛者去附子、小茴香,加滑石;少腹及睪丸墜痛,氣短者加黃耆、黨參;前列腺有結(jié)節(jié)者加醋鱉甲、雞內(nèi)金。
3.中成藥
(1)八正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每服6~10g,加燈芯草少許,水煎溫服,適宜慢性前列腺炎證見濕熱下注者。
(2)前列欣膠囊,每服6粒,每日3次,適宜氣滯血瘀患者,在臨床應用中我們發(fā)現(xiàn)該藥對會陰部及少腹部疼痛有較好的療效,僅供參考。
(3)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每次18g,每日2次,適宜腎陽不足者。
(4)杞菊地黃丸,每次15g,每日2次,適宜證屬肝腎陰虛者。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