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酸堿性難以撼動人體的酸堿度
那么,食物對人體的酸堿度是否毫無影響呢?賀青認為,也不盡然。食物經過消化系統(tǒng)代謝進入血液,是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大。也就是說,想靠食物改變人體的酸堿度,幾乎不可能。
食物的酸堿性不靠酸堿度和口感來劃分。吃起來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嗎?酸性食物吃進體內,會增加“酸性”因素嗎?并非如此。
首先,關于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目前從學術上尚無明確的定義,目前學術界有三種說法。賀青說,一種說法是,食物中的非金屬、金屬元素經體內氧化,分別生成酸性和堿性食物。類似的一種說法是:食物在人體內最終的代謝產物含鈣、鎂、鉀、鈉、鐵等陽離子,即為堿性食物;反之若是硫、氯、磷較多的即為酸性食物。還有一種說法根據食物燃燒所得不同成分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酸堿性來定。
雖然食物酸堿性的說法還無法定論,但可以確定,我們判斷一種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不是簡單地靠PH試劑和口感味覺來劃分的。醋、蘋果、檸檬等酸味食物就并不是酸性食物。
堿性食物好處不在其堿性而在營養(yǎng)價值。嚴婷指出,雖然食物的酸堿性沒有明確定義,但營養(yǎng)界大致劃分了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范圍。除了五谷雜糧外的植物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外,均屬于堿性食物。動物性食品中,只有奶類和動物血屬堿性食品,其他都屬酸性食品。
按照堿性的強弱:弱堿性食品包括了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中堿性食品有蘿卜干、大豆、紅蘿卜、番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梅干、檸檬、菠菜、蛋白等;強堿性食品有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等。
上一頁 | 下一頁 |